聚焦首都地質環境安全 精益求精做好管道地質災害防控工作
數九寒冬,國家管網集團北京管道有限公司(以下稱“北京管道”)對所轄陜京管道開展了新一輪的地質災害治理工作,通過現場踏勘、測繪、無人機巡檢等方式全面排查了管道地質災害風險,通過專家現場指導,制定出了臨時或永久性的有效防護措施,為2024年汛前地質災害治理做好了前期準備,進一步提升了運營單位管道風險管控能力與水平,推動了地質災害防控工作邁上新臺階。
陜京管道系統包括陜京一線、二線、三線、四線、大唐煤制氣等管線,總里程5000余公里,對保障首都及華北地區能源供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管道在陜晉蒙段穿越黃土高原地區,區內溝壑叢生、坎陡溝深,水土流失嚴重,投產至今,沿線地質災害頻發,嚴重影響管道的運營安全。此外,近些年管道沿線年平均降雨量呈增加趨勢,極易誘發暴雨洪澇災害,局部極端氣候風險更是對公司生產運營構成嚴重挑戰。北京管道高度重視黃土地區管道沿線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經過多年努力,已初步建立起黃土地區油氣管道地質災害治理措施體系,在管道經過崾峴、河流、斜坡等地質災害易發段形成了適用于黃土地區的地質災害的治理方法及治理模式,并于2023年底編制完成了《油氣管道黃土地區地質災害治理設計圖集》,極大促進了北京管道黃土地區地質災害防控水平。
為了進一步提高油氣管道防汛搶險管理水平,自2019年起,北京管道聯合國家氣象局和清華大學,在國內率先建立起的“管道洪水災害防汛管理系統”,拉長了汛情的反映應對時間,逐步建立起汛期多維度氣象預警體系,靠前的應急響應準則及災后應急處置手冊等完善的應急體系,保障了汛情“早預報、早響應、早發現、早處置”。2023年公司建立了“防汛保駕專家支持服務”機制,根據災情程度,公司能夠第一時間委派相應地質災害專家前往現場開展搶險專業指導,正是該機制的建立,有效應對了2023年北京7.31暴雨險情,期間管道沿線共發生漂管、露管、水淹60余處,公司相關人員與赴現場的地質災害專家團隊,連續奮戰八天不間斷對編制的臨時處置方案和永久防護方案進行審查,基本確定首批排查出的42個露管風險點整治方案,提高了治理效率,確保了管道的安全運行。此外,2023年公司還編制了“北京管道地質災害應急處置標準化手冊”,效解決了防汛演練內容、防汛物質準備內容及應急搶險工作流程等關鍵問題,抗大險應急處置機制得到進一步完善。
油氣管道地質災害防治事關管道建設、運營的安全及管道沿線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事關國家能源供應、社會穩定、和諧可持續發展。北京管道地質災害防控工作的逐漸完善,是我國天然氣長距離管道完整性管理上的一次成功案例,
對解決我國管道運輸天然氣過程中的安全問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