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球自然災害評估報告》(中英文版) 正式發布
2023年10月13日,由應急管理部-教育部減災與應急管理研究院、北京師范大學國家安全與應急管理學院、應急管理部國家減災中心、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等單位編制的《2022年全球自然災害評估報告》(中英文版)(以下簡稱“評估報告”)正式發布。
評估報告分為主報告和專題報告。主報告包括2022年全球自然災害的概況、特點、格局和中國自然災害在全球的位置;三個專題報告則分別關注了2022年中國自然災害情況、2000-2022年全球氣候極端事件概況及損失特征和2022年長江流域高溫干旱復合災害情況。評估報告綜合利用了全球災害數據庫(中文版)、國外災害數據庫(EM-DAT、GDACS、IFRC等)、中國政府部門災情數據、部分保險公司(慕再、瑞再等)的數據資料,獲得了相關行業部門、國際機構、國內社會組織、高校和研究院所的支持。
評估報告顯示,與過去30年(1992-2021年)均值相比,2022年全球自然災害水平總體偏低,災害發生頻次偏少3%,死亡人口偏少38%,影響人口偏少4%,直接經濟損失偏多53%。2022年期間,全球極端氣溫災害頻率雖低,但造成的死亡人口最多,達16416人;洪水災害最為頻繁,造成的死亡人口達8049人,與歷史平均相比偏多20%;風暴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最大,約1310億美元,較歷史平均偏多106%。
報告還分析了2000-2022年全球氣候極端事件的特征,發現亞洲、歐洲和非洲的死亡人數具有典型的極端性特點,并且全球因氣候極端事件造成的年度直接經濟損失呈現上升趨勢。報告在總結2022年全球氣候特征和重大天氣氣候事件的同時,還對2022年中國長江流域的高溫干旱復合災害風險進行了分析評估,呼吁全球加強高溫、干旱等災害的風險評估和預警能力建設,加強復合型災害風險研究,加強多學科多部門數據收集和共享。
定期發布全球自然災害評估報告是災害領域國際組織、科研機構,以及保險、再保險公司的通行做法,是全球災害信息溝通的重要紐帶,也對理解風險和促進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2023年是聯合國《2015-2030年仙臺減輕災害風險框架》的中期審查年,深入理解中國和全球的自然災害及其損失變化對于推動該國際戰略的實施至關重要。今年也是我國機構第4年編制此類報告,該系列報告將持續為推動我國自然災害風險評估和應急管理工作,向國際社會提供科學權威的中國災害數據資料,更好地服務全球防災減災救災工作做出積極貢獻。
《2022年全球自然災害評估報告》英文版可通過聯合國減災辦官網下載:
https://www.preventionweb.net/publication/2022-global-natural-disaster-assessment-report
《2022年全球自然災害評估報告》中文版可通過全球災害數據平臺下載:
https://www.gddat.cn/newGlobalWeb/#/riskAssessment